博博戏古代的一种局戏厉王西汉淮南厉王姓刘名长梁武梁武帝凡要避
博:博戏,古代的一种局戏。
厉王:西汉淮南厉王,姓刘,名长。
梁武:梁武帝。
凡要避讳的字,都必须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博戏中的“五白”就有了“五皓”这种称呼;淮南厉王名长,所以“琴有长短”就说成“琴有修短”。但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称作“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所以他的子孙都把“练”称作“绢”;然而把“销炼”物品称为“销绢”物品,恐怕就有悖于事义了。还有那忌讳云字的人,把“纷纭”叫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这简直是开玩笑了。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魏公子:应为韩公子。
连及:联系涉及。
妣(bǐ):死去的母亲。
周公给儿子取名为伯禽,孔子给儿子取名为鲤,这些名字只和接受名字的人本身相关,自然不必禁止。可是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等人以“虮虱”为名;司马长卿名叫“犬子”,王修名叫“狗子”,这就牵涉到他们的父辈,于理不通了。古人所做的这些事,到今天就成了笑柄。北方地区有很多人给儿子取名为驴驹、豚子之类的,如果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让他兄弟这样称呼他,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前汉有人叫尹翁归,后汉有人叫郑翁归,梁朝又有人叫孔翁归,还有人叫顾翁宠;晋代有人叫许思妣、孟少孤,像这类名字,还是避开为好。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
为孙地:为孙辈留有余地。
交疏:应为“疏交”,指相交之远者。
无憀(liáo)赖:无所依从。
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严格。那些为儿子取名字的人,应当为他们的孙辈留点余地。我的亲属朋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大家在一起时,交往比较疏远的人一时仓猝,讲话时很容易触犯众人的忌讳,听到的人感到伤心,往往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