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谓扰攘的俗世圆机圆转活脱的机能【译文】,品德操守尚未坚定
风尘:谓扰攘的俗世。
圆机:圆转活脱的机能。
【译文】 品德操守尚未坚定之时,应该不涉足纷扰喧嚣的俗世生活,使自己的心不见到会引起欲望的事情而不乱,用这样的办法来使自己的心体得到澄清;品德操守既已坚定,应该使自己到扰攘的世俗生活中去,使自己的心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事情而不乱,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自己圆转活脱的机能。
二〇〇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
意在无人:心中感到周围是没有人的。
我相:佛教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一。原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作真实存在的观点,在此即指自体,与上句“无人”相对。
动根:此言心思静,即要考虑到动,故言为之根。
一空:一本作“一视”。
【译文】 喜欢寂静讨厌喧闹的人,往往用避开众人的方法来求得安静。殊不知,只要心中感到周围是没有人的,便能修成“我相”。只是避开众人,把心放在安静的地方,便会产生动的念头,怎么能达到人与我都一样、动与静都是一样的思想境界?
二〇一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贪爱:佛教术语,于五欲之境,贪著而不能离者。贪与爱异名同体。《胜天王般若经》一曰:“众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
航登:一本作“船登”。彼岸:佛家语。梵语“波罗”的意译。佛教以有生有死的境界比为此岸,烦恼苦难比为中流,超脱生死之涅槃境界比为彼岸。
【译文】 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灾祸之区幸福之境,实际上都是由人本身的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佛祖说:“利欲太为强烈,便成了火坑;沉溺在贪爱之中,便成了苦海。思想上一清静,猛烈的火焰便变成了水池;思想上一惊觉,便能到达彼岸。”思想观念不一样,境界完全不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谨慎对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