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引吟咏歌曲唱曲《文选·成公绥〈啸赋〉》“唱引万变曲用无方
?唱引:吟咏歌曲,唱曲。《文选·成公绥〈啸赋〉》:“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注:“引,曲也。”绥(suī)御酒: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公燕合乐,每酒行一终,伶人必唱‘嗺(suī)酒’,然后乐作。此唐人送酒之辞,本作‘碎’音,今多为平声。文士亦或用之,王仁裕诗‘淑景易从风雨去,芳樽须用管弦嗺’。”据此,宋人所谓“绥酒”,沿袭唐人熟语“嗺酒”,意为劝酒,席间祝辞催劝饮酒,唯“嗺”讹为“绥”。南宋魏了翁《水调歌头》中“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嗺送紫霞觞”,仍用“嗺”字。
尚未奏乐,集英殿的彩楼上,教坊艺人仿效百鸟鸣叫。大殿内外一片肃静,只听到半空中百鸟和鸣之声,宛如鸾鸟凤凰翔集宫中。百官以下谢坐仪式完毕。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以上之人,以及大辽、高丽、夏国的贺生辰使、副使,坐在集英殿上。各寺、各监的正副长官以及百官,各国使臣的随行官员,坐在集英殿的两廊。军校以下人员,排列在彩楼后面。宴席都用红色面子青墩黑漆矮偏桌。每桌分别放置环饼、油饼、枣塔等糕点果品作为看盘,其次是摆放各色果子。只有大辽使臣的席面上,增加猪、羊、鸡、鹅、兔等的连骨熟肉作为看盘,全都用小绳系扎起来。又有生葱、韭菜、蒜、醋各一碟。三五个人共置一桶浆水,桶内放着几枚勺子。两位教坊色长站在大殿上的栏杆边(都将头巾裹成各类滑稽样式,身穿宽大紫袍、金带、义襕),负责察看宴席上斟酒的情况。给天子斟酒时,看盏的色长举起双袖,吟唱“绥御酒”,声音刚停,将双袖轻拂栏杆而停止。给宰臣斟酒时,则吟唱“绥酒”,举袖、甩袖如前。
教坊乐部其,列于山楼下彩棚中。皆裹长脚幞头,随逐部服紫工、绯、绿三色宽衫、黄义襕,镀金凹面腰带。前列拍板用,十串一行本;次一色画面琵琶令,五十面;次列箜篌两座北。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到,下有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擘之有。以次高架大鼓二面⑨,彩画花地金龙。击鼓人背结宽袖,别套黄窄袖,垂结带⑩,金裹鼓棒,两手高举互击,宛若流星。后有羯鼓两座?,如寻常番鼓子,置之小卓子上。两手皆执杖击之,杖鼓应焉。次列铁石方响即,明金彩画架子何,双垂流苏。次列箫、笙、埙?、篪?、觱篥?、龙笛之类?。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背系紫宽衫、黄窄袖、结带、黄义襕。诸杂剧色皆诨裹?,各服本色紫、绯、绿宽衫,义襕,镀金带,自殿陛对立?,直至乐棚(21)。每遇舞者入场,则排立者叉手(22),举左右肩(23),动足应拍,一齐群舞,谓之“挼曲子”(24)。“挼”字仍回反(25)。
其乐部: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此犹言乐队、乐团。
工逐部:按照各部。部,指教坊中的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等。
用拍板:又叫“板”或“檀板”,打击乐器。唐宋时,拍板为六片或九片木板,以两手合击发音,故名。
本十串一行:即十人执拍板列成一行。一个拍板称“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