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随州KTV招聘网 > 随州热点资讯 > 随州学习/知识 >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主要表现之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主要表现之

2022-06-14 17:24:44 发布 浏览 685 次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主要表现之一是遍及全国、延续时间很久的自发的反洋教斗争。这种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号召力。当时,不少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修建教堂,招收教徒,且有些教士、教徒利用特权,横行不法,鱼肉百姓,引起人民的忿慨和反抗。一些官吏、地主和知识分子也纷纷参加,致使斗争变得极为复杂。世纪下半叶,各地的反教会斗争连绵不绝,其中较大的有同治年间的贵州教案、四川酉阳教案、天津教案、光绪初年长江下游各地的教案、中法战争期间西南地区的教案以及甲午战争前四川余栋臣、热河金丹道发动的斗争。越到后来,规模越大,反洋教斗争和反清斗争逐渐有结合的趋势。秘密结社的参加,武装起义的频繁,成为世纪末反洋教斗争的特色。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继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有光绪十年()的中法战争,二十年的中日战争,二十六年的八国联军入侵。

法国一直觊觎中国的西南边疆,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入中国的广西、云南。当法国侵占越南的许多地方、强迫越南签订不平等条约时,越南国王遣使向清政府求援。光绪八年至十年,清政府一方面做出援越姿态,一方面寄希望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致使中国军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光绪十年七月初三(年月日),泊于马尾的中国福建舰队遭法舰袭击,十一艘军舰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被击沉,官兵伤亡达七百余人,因而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所建立的福建海军,被清朝的妥协政策所葬送。至此,清政府不得已才下诏宣战。中国军队在台湾、镇海等地遏制了法国的海路进攻。

光绪十一年二月初,清军在广西边境要隘镇南关(今友谊关)前和法国侵略军展开了激战,击毙法军一千多人,法军全线崩溃。清军挥师追击,攻下谅山、文渊,法军纷纷向南逃窜。镇南关大捷引起了巴黎的政潮,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侵略战争失败而倒台。但在前线大捷、中国军队正在战场上胜利推进时,清政府竟宣布停战缔约,授权李鸿章签订和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在广西、云南边界开辟商埠,并规定中国以后在此修建铁路时向法国商办,为法国侵略中国的西南地区打开了门户。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不久,即侵略中国,曾一度入侵台湾。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旨在以朝鲜作跳板,入侵中国。

光绪二十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此机会,动员海陆军开到朝鲜,并不宣而战,在海上和陆路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清政府被迫于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年月日)下诏宣战。清军在平壤集结,设防据守。日军分四路进攻,清将左宝贵率部力战,英勇牺牲,但其他将领却不战而逃,退过了鸭绿江。日军乘胜侵入中国的东北,进占安东(今辽宁丹东)、九连城、长甸、宽甸、金州、大连、旅顺等地。日本舰队又在鸭绿江大东沟外的黄海海面袭击中国舰队,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久。中国海军官兵英勇奋战,邓世昌、林永升等以身殉国。战斗结果,中国失利,日本海军亦受重创。此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躲藏在威海卫军港内不许出战,造成束手待毙的局面。日本陆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威海卫陷入包围之中。日军从海面和陆地开炮轰击,中国海军陷入绝境,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在此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战争进行中,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始终抱妥协的方针,乞求日本谈判。日方不允。战争即将结束时,在日本的军事压力下,李鸿章以全权代表的身份赴日接受投降条件,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赔款银二亿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马关条约》签订后,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邓世昌旧照《马关条约》中的条款之一是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引起了视中国东北为其禁脔的沙俄的强烈不满。俄国纠集了法国、德国,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否则将“采取共同的军事行动”。日本无力对抗,决定对俄让步,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索取赎地银三千万两。三国干涉还辽加剧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和争夺。俄国与英国是当时争霸中国的主要力量,并且因俄国“还辽”有功,清政府对之感恩戴德。光绪二十二年(),俄国沙皇加冕典礼,清政府派李鸿章为特使,赴俄参加庆典,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该约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允许西伯利亚铁路通过中国境内以达海参崴,俄国有在沿线开矿建厂、设置警察的权利。

《马关条约》的另一条款是赔偿银二亿两,并加上赎辽费三千万两。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仅八千万两,自然无力偿付,只得向帝国主义借债赔款。英国和俄国为取得贷款的权利而展开激烈争夺。结果,俄国联合法国取得第一次贷款权,英国联合德国取得第二次和第三次贷款权。三次贷款总额折合银三亿两,利息重,回扣高,并以关税、盐厘作抵押担保。此后,清政府经常借贷度日,以各种主权作抵押。借款大多用于偿付赔款、购买军火、财政开支及修筑铁路。到清朝末年,债台高筑,借款总数达银十二亿两。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